科普健康

返回列表

智齿不疼,是不是就不用拔了

25.png

要不要拔智齿是不少人都会面临的难题,智齿发作疼得厉害时恨不能马上拔掉,但不疼了就又怂了,觉得还能再忍忍。就这样反复拉扯、发炎、疼痛、拖延......

大部分人都会长智齿,但是智齿到底该不该拔?没疼过的智齿是不是不用拔?今天一次性说明白!

一、什么是智齿?

正常情况下,我们会长出28到32颗牙齿,智齿则位于口腔内牙槽骨的最深处,也就是我们的第三磨牙。

智齿萌出的时间一般是16-25岁之间。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人类智力发育的旺盛阶段,这也是“智齿”名字的由来。 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2930.jpg

受个体差异的影响,有些人上下左右四颗智齿齐全,但也有人只长一两颗,甚至不长智齿(极少数人)。

由于智齿萌出时间比较晚,很多情况下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,而导致萌出的位置、方向非常容易发生异常。

二、需要拔除的智齿?

到底哪些智齿需要拔除,主要还是看有没有长歪以及影响到其他牙齿。

像一些智齿正常萌出且没有影响到其他牙齿,不会引起疼痛和感染,可以选择保留。

但是,当你的牙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,不论疼痛与否,一般都建议拔除:

(一) 阻生齿  

由于生长空间的不足,导致智齿不能正常萌出,部分或者全部埋伏在牙龈牙槽骨里面,或是侧卧、倒立、斜靠等。总之就是长歪了的智齿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2936.png

像这种阻生牙齿,不仅清洁难度大,容易滋生细菌,发生龋坏。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智齿冠周炎,导致咀嚼、吞咽疼痛加剧。

  (二)侵犯邻牙  

歪倒着长的智齿,极易将邻牙顶坏,造成邻牙牙根被吸收、牙冠损坏等。

此外,二者之间形成的夹角也容易藏污纳垢,引起邻牙的龋坏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2943.jpg

早期不防范,等到牙疼才就医,已经迟了。

所以必要的口腔检查不可少,能及早发现存在隐患的智齿并及时拔除。

(三)蛀牙  

智齿位于口腔最深处,就算是完全萌出,日常刷牙也很难彻底清洁到位,所以龋坏的风险十分高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2954.png 

加上早期龋齿并没有明显的疼痛感,极易被忽视。

最后拖延到深龋阶段,疼痛发作,既白白遭了罪,最后还是得拔掉,得不偿失。

(四)没有对咬牙     

不是每个人都会长齐四个智齿。

当智齿对面没有相抗衡的另一颗咬合齿,可能会出现智齿过度萌发的现象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2959.png

长此以往,影响正常咀嚼功能以及引起下颌关节疼痛等问题,因此,出现这种情况也需要拔除智齿。

(五)牙列不齐  

相关研究表明,智齿萌出是造成不少人牙列不齐的重要原因。

智齿在萌出的过程中,产生的推动力,不仅会顶坏邻牙,还可能导致整列牙齿的错位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3004.jpg 

很多时候,在正畸手术中,为了给排齐的牙齿预留出空间,医生都会考虑拔除智齿。

(六) 女性备孕前  

女性在怀孕的时候,体内的激素会发生变化,智齿可能会趁机出来捣乱。而怀孕前后三个月,是不建议进行拔牙手术的,风险太高。

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智齿发炎了,就只能依靠自己扛过这一痛苦时期。

更要命的是,倘若智齿进一步恶化,还可能发展成冠周脓肿、感染等,甚至威胁生命。

微信图片_20230726153010.jpg 

所以,这样的一个定时炸弹埋在口腔里,自然是越早拔除越好。

三、拔智齿痛不痛?

很多人对牙科都有莫名的恐惧感,不到万不得已,坚决不迈进牙科医院。

但说实话,拔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,这跟医生的技术、麻药的选择以及患者本身的疼痛耐受度都存在关系。

对牙科医生来说,智齿拔除只是一个小手术,长在上面的智齿拔起来更是小菜一碟,熟练的牙医几分钟内即可解决问题。而且,拔牙前都会进行麻醉,智齿再难拔,痛苦也不会很大。

所以说,对于有问题的智齿,大家千万不要犹豫,留着也是祸害,趁早拔了,可以避免很多额外的麻烦。

不疼的智齿有可能只是暂时的风平浪静,一旦爆发,后悔也是白搭,只能忍着痛再去拔掉。

简而言之,智齿拔与不拔,不是看当下智齿是否产生发炎、疼痛。最终还是得根据牙齿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判断而定。

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互联网,如涉及侵请予告知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